西安科技大学

安全工程专业课程

井巷工程


金洪伟 & 双海清
西安科技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院

返回目录⇡

如何浏览?

  1. 从浏览器地址栏打开 https://zimo.net/jhgc/
  2. 点击章节列表中的任一链接,打开相应的演示文稿;
  3. 点击链接打开演示文稿,使用空格键或方向键导航;
  4. f键进入全屏播放,再按Esc键退出全屏;
  5. Alt键同时点击鼠标左键进行局部缩放;
  6. Esco键进入幻灯片浏览视图。

请使用最新版本浏览器访问此演示文稿以获得更好体验。

绪 论

课前启发性问题

问:地下的煤、岩是什么形态的?

答:地下的煤、岩一般呈层状大面积延展分布,且煤层和岩层一般是连续的,只有局部被断层、陷落柱、节理(裂隙)等不连续结构分割。

问:要建设一个煤矿,主要应进行哪些工作?

答:地质勘探、规划设计、掘进、形成各种生产系统、采煤、安全管理等。

问:煤矿中会有很多道路吗?他们彼此间的关系怎样?

答:煤矿有许多井巷(hàng),他们彼此连接形成网状结构。

课前启发性问题(续)

问:煤矿中井巷的作用是什么?

答:煤矿正常运行所依赖的各种生产系统都主要通过井巷部署,如运输、提升、通风、排水、供电、供水、供压缩空气等都依赖井巷网络。

问:煤矿中巷道的形状可能有哪些?

答:梯形、半梯形、矩形、拱形、椭圆形、圆形等(平行四边形三角形)。

问:设计井巷的形状和尺寸应该考虑哪些问题?

答:能容纳井巷内布置的设备和设施,支护和维护的难易程度,通风,掘进方式,巷道层位,等等。

问:煤矿巷道一般是在岩层中还是在煤层中?

答:两者都有可能,还有可能部分在岩层中,部分在煤层中。

课前启发性问题(续)

问:井巷会不会垮塌?如果会,该怎么办?

答:会,井下地应力、岩层原生裂隙、采掘影响、水的侵蚀等都会导致井巷垮塌。应通过支护来防止巷道垮塌。

问:井巷掘进过程中会发生哪些安全事故?

答:自然灾害(冒顶、片帮、冲击地压、突水、煤与瓦斯突出、瓦斯和煤尘爆炸、火灾)、放炮事故、机电事故、运输事故等。

问:井巷掘进过程中主要有哪些职业危害?

答:尘害、噪音、有毒气体、地温。

课前启发性问题(续)

问:在开掘井巷时,该怎么破碎岩石?

答:打眼放炮,或用掘进机破岩。

问:井巷施工过程中,会有哪些重要工序?

答:破碎岩石、装运岩石、支护、通风除尘等。

问:是煤层巷道掘进容易还是岩层巷道掘进容易?

答:煤层巷道,因为将煤层破碎相对更容易,尤其易于实现全机械化作用。

问:要实现煤矿巷道的智能无人化掘进,有可能吗?

答:有可能,这正是目前煤矿智能化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。

井巷工程
研究地层中井筒、巷道、硐室设计与施工基本理论、方法和技术的一门应用技术学科。

相关词汇极其翻译:

  • 立井开凿:shaft mining; shaft sinking
  • 巷道掘进:heading driving; drifting
  • 井巷工程:shaft sinking and heading driving; sinking and driving engineering; shaft sinking and drifting

重要性

  • 井筒、巷道、硐室等工程是矿山建设和矿井生产准备的重要组成部分,占矿井建设总工程量的60%~70%,是决定矿山建设质量和工期的主要因素。
  • 安全、高效、经济地破碎岩石并维持井巷围岩的稳定性,成为井巷工程的核心问题。


煤炭开采,掘进先行。

我国井巷工程的特点

  • 工程巨大:我国煤矿每年新掘巷道 12000km,位居世界第一。
  • 条件复杂:我国煤矿煤层地质条件复杂,受自然灾害威胁严重。
  • 工序繁多:受破岩、支护、运输、通风除尘、安全管控等工序交叉影响。
  • 技术水平低:我国煤矿掘进机械化程度约 60%,还有约 40% 的巷道仍然采用落后的打眼放炮掘进工艺。

我国井巷工程的特点(续)

  • 采掘失衡:综掘平均月进尺仅 180m,每个综采面平均月消耗巷道超过 600m,全国煤矿掘进队与综采队平均配比 3.1:1,掘进作业人员是综采的 3 倍以上,仍满足不了综采需求,严重制约了煤炭安全高效生产。
  • 作业人员多:煤矿井下作业人员中掘进作业人员占比达 1/3。

掘进已成为煤矿安全高效绿色开采的卡脖子工程。

井巷工程的主要发展方向

为了提高煤矿开采效率、解决采掘比例失调问题及减少生产安全事故,发展巷道智能化快速掘进技术是主要攻关研发的方向之一。

实现智能化掘进的主要途径是研发智能化掘进装备

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:装备的可靠性掘锚护一体化操作的高效性

山特维克集团制造的 MB670-1 FLP 型掘锚
久益 12CM30 平巷掘进机

课程主要内容

  • 井巷施工图设计
  • 井巷施工方法和施工技术
  • 井巷施工工艺和施工设备
  • 井巷施工组织与管理
  • 安全管理与健康保护

学习意义

  • 安全工程专业的一个重要方向是矿山安全,而许多矿山安全事故发生于井巷内(掘进事故约占煤矿总事故的 1/3 以上),且和不合理的井巷设计与施工密不可分。学习井巷工程,是认识矿山,并深入理解矿山事故发生原因与防治技术的基本要求。
  • 安全工程专业有较多学生毕业后从事地下工程相关工作,如铁路隧道、地铁站线、地下厂房和涵洞的建设,井巷工程属于隧道工程的一个分支,学习本课程为进一步掌握其他类型隧道设计与施工奠定基础。

学习方法

  • 从整体到局部,系统地学习。优先了解整体的知识结构,再逐渐了解技术细节。如要了解课程各个章节设置的目的,各个章节之间的联系。
  • 常问为什么,不要死记硬背。对于各种问题,不要只会向书中找答案,而应首先尝试通过自己的思考进行解答。如:为什么岩巷和煤巷施工方法不一样?巷道的断面、倾角受哪些因素的影响?
  • 多阅读,多练习。至少要将教材通读一遍,并尽量阅读一些相关著作。在学习中,要勾画出重点,做好学习笔记,并进行井巷设计的计算、绘图练习。

补充材料

“隧道工程”概述

隧道
以任何方式修建,最终使用于地表以下的条形建筑物,其内部空洞净空断面在2m2以上。

矿井巷道隧道的一种。

隧道的产生和发展概况

1. 时间演进

  • 原始时代(公元前3000年以前):人类利用兽骨、石器等开挖无需支撑的洞穴。
  • 近古时代(公元前3000年至公元5世纪):地下墓穴、出于生活和军事防御目的的早期隧道结构物,一般无支撑,常用“火焚法”或“明挖法”开挖。
  • 中世纪时代(5世纪至16世纪):矿山工程隧道、地下军事防护工程隧道,利用棚架支撑岩石和卷扬提升土石,施工方法多采用“矿山法”。
  • 近代和现代(从17世纪以后的产业革命开始):随着动力机械和炸药的发明和应用,隧道技术得到极大的发展,应用范围迅速扩大。

隧道的产生和发展概况

2. 施工方法演进

隧道的产生和发展概况

3. 地层稳定性计算理论演进

  • 1556年,德国人乔治·包尔出版《采矿冶炼手册》,是最早的有关隧道工程的专门著作;
  • 1907年,俄国M·M·普罗托奇雅阔诺夫以均质散体为基础,提出自然平衡拱理论
  • 1925年,太沙基以松散介质平衡理论为基础,认为岩体为有一定粘结力的松散介质,对隧道荷重进行了修正;
  • 1962年,拉布希维兹、米勒等提出新奥法
隧道分类
隧道分类 - 按用途分
世界各国已建成的长度大于10km的公路、铁路隧道
世界各国已建成的著名水下隧道

参考文献

  1. 东兆星, 刘刚. 井巷工程(第3版)[M]. 徐州: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, 2013.
  2. 刘刚, 东兆星. 井巷工程[M]. 徐州: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社, 2016.
  3. 吴贤振, 冯锐, 刘祥鑫. 井巷工程[M]. 北京: 化学工业出版社, 2013.
  4. 梁波. 隧道工程[M]. 重庆: 重庆大学出版社, 2015.
  5. muteditrios Kolymbas. Tunnelling and Tunnel Mechanics: A Rational Approach to Tunnelling [M]. Springer, 2005.
  6. Frederick Walter Simms. Practical Tunnelling[M]. London: Forgotten Books, 2018.

  谢谢!

返回目录
返回首页